娄底本地宝 > 娄底美食 > 美食情报 > 向东街牛肉面,红红的诱惑
向东街牛肉面,红红的诱惑
2013-12-24 11:32【我要纠错】

【导语】:“在新化,和紫鹊界、梅山龙宫齐名的,叫得响的要算新化老街向东街的汤面了。”这是新化84岁老居民张奶奶,和记者边吃牛肉汤面,边讲的话,“从外边来新化旅游的以及回新化的老新化人,都要来向东街吃一碗面走……”

  “在新化,和紫鹊界、梅山龙宫齐名的,叫得响的要算新化老街向东街的汤面了。”这是新化84岁老居民张奶奶,和记者边吃牛肉汤面,边讲的话,“从外边来新化旅游的以及回新化的老新化人,都要来向东街吃一碗面走……”

  牛肉罩码,获得邓显鹤等文人的赞赏

  新化一位地方文献研究爱好者称:相传清代新化著名诗人孙起栋,在1759年因科场事发配临榆,居辽西四十年。此处是苦寒之地,妻儿均不在身边,凄风苦雨。

  孙氏常独自效仿北方面食风格,但是难以回味到家乡的风味,于是从遥远的南方,让亲友寄送的辣椒,藉以充饥、避寒。

  后返回新化,仍然贫无所依,常用简单的面条裹腹。其侄子即居住在菱角塘的欧阳绍洛,也是有名的诗人,和“湘学复兴导师”邓显鹤至交,游历广,声名远播。

  欧阳绍洛对美食极为讲究,便在孙氏面条的基础上,又加入牛肉罩码及其它配料,味道更佳,获得邓显鹤、杨兴植、曾毓芳等同县文人的赞赏。

  欧阳绍洛曾有诗句“贫蔬出蕈蕨,买酒醉苔座”,说得就是诗友间相聚喝酒,一起吃蕈蕨粉加工成的汤粉面的情景。

  向东街,是明清资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

  居住在向东街的民俗画家,82岁的朱佛郎先生对记者说:向东街离菱角塘极近,它是明清两代以及民国时期资江边重要水陆码头。从那时起特别是湖北汉口、梅山宝庆毛板船的兴起,大码头商贾云集,街市繁荣。

  好码头自然带来文化的繁荣,其中包括饮食文化的兴起。

  “我家祖上是从湘乡迁来的!再在这里做生意……”朱佛郎先生现在仍然住在向东街88号,画梅山风情画累了,从他的清代小楼阁走下来,随便走几步,拐进一家面馆,慢慢吃上半饷……过着悠然隐者生活。

  ——有文化人的推荐,加上新化历代一些面馆老板纷纷仿效和改进,慢慢就兴起为一种颇具新化特色的红汤牛肉面。


  朱佛郎的画,为向东街的美食加上“正能量”

  在新化人的眼中,朱佛郎先生比古梅山更老,比老街更老,比向东街更老……他精心绘制了一本《上梅绘志》画谱,画多达上100幅,人物上千。他将新化古县城风土人情,市井人物再现宣纸上,闻名的山水风景也收入其笔端,其画被人誉为梅山“清明上河图”。

  比如他画《古县城》:县城始建于白溪何思村。宋绍圣初迁于现址。县城街道为十字型。至明代正德年间(1506—1521),以十字街为中心,街道拓展为四街九巷。

  其四街为:南正街、东正街、西正街、衙门前街。另因北城门没有向外的交通要道,以居家者多;其九巷为:毕家巷、戴家巷……均为城内之街巷。

  清康熙十二年(1673)以后,县城陆续向城外扩建街道,即大码头街、井头街、青石街。

  大码头街一带就是今天的向东街。向东街的面条、杯子糕、马丽黄等美食,也是朱老画中重要的元素

  今年“五一”节,向东街“向东街二毛记面馆”的开业,让朱老高兴了一把,他绘制的《梅山古城图》巨幅画,挂上了面馆的墙壁,面馆成了他的展览室。

  此画也为店子增添不少文化气息,特别是正对门阁楼上的“向东街红汤牛肉”,既让人了解面食的历史、向东街红汤牛肉面的来历以及功效等等,无一不透露出梅山深深的美食文化的氛围……

  牛肉面条背后:彰显梅山人的血性和担当

  梅山地区山高水陡,沟壑纵横,常年湿气瘴气弥漫,过去加之经济和文化卫生保障的落后,一种保健医疗的饮食慢慢兴起。比如在菜系中加上山胡椒油、花椒、辣椒等等,可以去湿清神,健体宽胸之作用。同时特殊的环境和饮食,就造就了特殊的精神和气势,从而表现了梅山人的血性和担当的特质。

  据史料记载,南宋景炎2年(1277年)3月,新化农民张虎起兵抗元,统帅威猛剽悍的梅山骑兵,长驱直入所向披靡。一举收复新化、安化、益阳、宁乡等县,但后遭元朝重兵残酷镇压,张虎兵败被俘不屈而死。

  元人为防梅山骑兵东山再起,在梅山地区大肆杀马,杀完马之后杀牛。由此梅山产生了杀牛的牛市和吃牛肉的嗜好。

  明代正德三年新化大饥,民以草根树皮为食,李再万聚瑶民起义被俘杀后,推李再昊、李延禄为首继续与官府抗衡,先后进行了长达70年的抗战。宋、元、明三朝,梅山人死伤千万,但血性依然。

  “桥头屠担横陈,诟牛粪满地。屠牛村夫,汗流浃背。”这就是历史上新化铎山(今属冷水江市管辖)牛市繁忙兴旺的历史写照。

  经过几百年而传到今天的汤面等饮食逐步发展,吃牛肉的风俗也延伸,新化人将牛肉做罩子,佐以新化特产的山胡椒油,红辣椒粉油炸为汤,使面条更鲜美和有营养。

  有人讲:吃面不吃汤,等于没尝。吃面条时,又油又麻又辣的红牛肉汤面,常常让人念叨起张虎等义士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。

  向东街红汤牛肉面,有太多的名称

  向东街红汤牛肉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,形成了咬劲足、汤味鲜、烹调独特、花样繁多的特点,并且众口相传众多的行业术语。

  新化“农家小院饭店”的何卫华先生对记者说:向东街红汤牛肉面行业术语多:比如有:轻挑(份量少)、重盖(罩肉多)、金线吊葫芦(也叫厢边,面条和饺子混煮)、免码(不罩肉)、双油(双倍油)、清汤(免辣椒)、宽汤(多汤)、带迅(快速)、落锅起(半熟面)、连升三级(酸、咸、辣)等等。

  向东街的面条其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且面条易于消化吸收,对改善贫血、增强免疫力、平衡营养吸收等方面有着奇特的功效。

  遍地英雄下夕烟。现在“向东街面条”已经走出了向东街,走出了新化和娄底,走出了湖南,走向外省。让人在世间任何一个地方能够吃上美食,——正如上文讲的诗人孙起栋,如果在今天,他老先生在遥遥的辽西,也可以吃到向东街的牛肉汤面。

  然而这是一种很让人高兴而十分又担心的事,任何东西一跟风,难免让极少数人急功近利、欺世盗名。

  因此许多人愿意跑几十里,几百里路来到向东街,在古城烟雨笼罩下的小巷里,让袅袅香味围绕,听雨滴打在明代的石级上,斑驳古墙上衰败的青草又发芽了……他们,静静地去品尝一碗面。

  远处,“五香牛肉面~~~~~~,麻辣猪脚,吃索螺~~~~~~”古巷里叫卖声隐约传来……桌上,一碗红辣的牛肉已经只剩一点汤了……

  记者突然想起胡适的诗词:“放也放不下,忘也忘不了,刚忘了昨儿的梦,又分明看见梦里的一笑。”这难道指向东街牛肉汤面,那红红的诱惑吗?


手机访问 娄底本地宝首页

  • 死亡之愿”咖啡开售 一杯下肚将致数夜不眠

    来自美国纽约的咖啡店主布朗研发出一种名为“死亡之愿”(DeathWish)的咖啡,包装印有骷髅头,号称“全球最提神”。它的咖啡因含量是一般咖啡的4倍,更附有健康警告称每天最多喝两杯。

  • 石头宴108道“菜品”引人垂涎 你“尝”过么?

    石头宴一桌色泽诱人的“美味佳肴”却没有一点香味,原来这一桌子“佳肴”全是冷冰冰的石头.

  • 涮纯羊肉还是“混合肉”? 食客何时能吃得明白

    当市食安办公布对品尚豆捞坊送检羊肉的实验室检测结果,并对“混合肉卷”取得合法身份的两点条件做了权威说明后,注定将改写火锅爱好者对菜单上“羊肉”的认识——火锅店菜单上的“羊肉”到底有多少是“混

  • “中国十大面条”出炉,你吃过几样?

    “中国十大面条”出炉,你吃过几样?前日,记者从娄底市饮食服务管理处获悉,刚刚在杭州落幕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,评选出了“中国十大面条”,武汉热干面排在首位。

  • 法风可丽饼 营养又漂亮

    这是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,鸡蛋、奶酪、菠菜、蘑菇、培根组合非常美味。

  • 喝酸奶养生 什么时候喝最好?

    由于富含益生菌,能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,加上独特的口感,酸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,不少女性更是将它当做美容养颜的好拍档。

  • 教你正确营养健康的喝豆浆方法

    教你正确健康的喝豆浆方法,豆浆中富含营养,在享受美味可口的豆浆时,提醒您,喝豆浆有8个一定要注意的禁忌。只有正确喝豆浆,才能更安全健康,获得最大的营养价值。

  • 经典菜肴糖醋排骨家常做法

    糖醋排骨(SweetandSourSpareRibs)是糖醋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众喜爱的传统菜,它选用新鲜猪子排作料,肉质鲜嫩,成莱色泽红亮油润,口味香脆酸甜,颇受江南一带食者的欢迎。“糖醋”是中国各大菜系都

  • “如果没有蒜泥”体走红 网友:就怕吃货有文化

    “如果没有蒜泥,扇贝该会多伤心,它再也不想让你吃了。”日前,“如果没有蒜泥”体走红网络,网友纷纷接龙,经典菜麻婆豆腐,夫妻肺片纷纷“中枪”。

  • 6种娄底美味水煮鱼的做法 简单易学

    将鱼杀好洗净,剁下头尾,片成鱼片,并把剩下的鱼排剁成几块。将鱼片用少许盐、料酒、生粉和一个蛋白抓匀,腌15分钟。头尾及鱼排另装盘,用同样的方法腌制)

  • 娄底特色鱼肉汤粉盘点

    许多市民有早餐“嗦粉”的习惯,新化向东街牛肉粉、遵义羊肉粉、砂锅粉……娄底粉店可算是数不胜数,而衡阳鱼粉,以汤鲜、鱼肉嫩,在一众“重口味”米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下面,小编细数几家在娄底口碑不错

  • 百变蘑菇 新素食主义 营养又美味

    我们平常所说的菇类也就是食用菌。食用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:蛋白质与氨基酸,其次是核酸,脂类,碳水化合物与纤维素,还有维生素,矿物质等等。吃食用菌的好处小编就不多说啦,下面,直接上菜还附

  • 热门推荐